小明已经8岁了,是个小学生了,但是总不自控尿床,被确诊是遗尿症,让妈妈很担忧,怕会影响孩子,让他产生自卑的心理,会影响学习和以后的生活。还多亏补脑止遗汤帮孩子解决了遗尿症。
遗尿症(Enuresis)俗称尿床,通常指小儿在熟睡时不自主地排尿。一般至4岁时仅20%有遗尿,10岁时5%有遗尿,有少数患者遗尿症状持续到成年期。没有明显尿路或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者称为原发性遗尿,占70%~80%。继发于下尿路梗阻、膀胱炎、神经源性膀胱(神经病变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碍)等疾患者称为继发性遗尿。患儿除夜间尿床外,日间常有尿频、尿急或排尿困难、尿流细等症状。
补脑止遗汤是王常在主任通过几十年对遗尿症的临床经验总结出的治疗方法。
《素问·宣明五气》明确指出:“膀胱不约为遗尿”,《诸病源候论·小便病诸候·尿床候》也说:“夫人有于睡眠不觉尿出者,是其禀质阴气偏盛,阳气偏虚者,则膀胱肾气俱冷。不能温制于水,则小便多,或不禁而遗尿。”嗣后,历代医家均认为小儿遗尿多系虚寒所致,常用温补之法。
中医对遗尿症的病因分析:
1、禀赋不足 先天禀赋不足,素体虚弱,肾气不足,下元虚寒,则闭藏失职,膀胱气化功能失调,而发生遗尿。
2、病后失调 大病久病之后,失于调养,致使脾运失健,肺气虚弱,“上虚不能制下”而遗尿。
3、湿热内蕴 或因疾病影响,或因饮食失调,以致湿热内蕴,郁于肝经,肝经疏泄失利,移热于膀胱而致遗尿。
4、情志失调 突然受到惊吓,或因小儿自幼缺乏教育,没有养成良好的夜间排尿习惯;或因小儿白天嬉戏过度,夜间睡眠过深,呼唤不应;或骤然更换新环境等,均可造成遗尿。
5、其它因素 少数患儿是由于器质性病变所致,如蛲虫病、尿道畸形、脊柱裂(隐性或伴有脊髓膨出)、脊髓炎、脊髓损伤、癫痫、大脑发育不全及膀胱容积小等。
补脑止遗汤是王常在主任针对各类遗尿症总结的治疗方法。
补脑止遗汤疗法具有:健脑醒神、温补肾阳、健脾补脾、清热利
湿、固肾止遗等功效、补脑止遗汤的可迅速激活受损的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功能,改善脑组织代谢,激活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因子再生,直接针对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发挥作用,解决大脑皮层神经传导受阻的困难,促进大脑皮层神经元能抑制脊髓排尿中枢、紊乱的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分化机制彻底恢复。
补脑止遗汤是分阶段治疗:
第一阶段;健脾补脾,“脉经”卷二:“脾虚,……病苦泄注。脾主运化,统血,升清,输布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
第二阶段:补脑醒神,有效刺激大脑皮层控制排尿肌,脑神经发育和膀胱稳定性和泌尿道括约肌都能得到很好的提高 在入睡后膀胱膨胀时立即醒来。
第三阶段:固肾止遗。中医认为“虚则遗溺”,小儿肾气不足、下元虚冷、脾肾气虚、肝经湿热或病后虚弱可致遗尿。故此补肾固摄,温补肾阳从而达到一定疗效。
小明属于脾肾两虚:尿量多,尿色清,寐深不易唤醒,面色淡白,精神不振,舌淡苔薄白,脉沉缓。由于脾肾两虚,水无所制,故遗尿量多次频;肾虚火不暖土,脾虚运化失健,故见面色淡白,纳呆便溏。
治法:温补脾肾 固脬缩尿
方药:菟丝子、五味子、益智仁、补骨脂、茯苓、山药、桑螵蛸、山茱萸等。
补脑止遗汤是王常在主任通过对病人望闻问切,根据病人的病情病症,采取一人一方的治疗方法。
想了解更多可加微信:bj45698 热线:010-56273293